白头蹀跇
拼音bái tóu dié yì
注音ㄅㄞˊ ㄊㄡˊ ㄉㄧㄝ ˊ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形容老人发白体弱。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十一出:“白头蹀跇,似红日西斜。”亦作“ 白头叠雪 ”。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一折:“我是 王枢密 的女壻,那里看的你个白头叠雪的在眼儿里。”
基本含义
- 形容年老体衰,步履蹒跚。
详细解释
- 白头蹀跇是由“白头”和“蹀跇”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白头”指的是白发,象征着年老;“蹀跇”指的是步履蹒跚,行走困难。合在一起,表示年老体衰,步履蹒跚的状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年纪大的人行动不便、步履蹒跚的情况。也可用于比喻事物年久失修,状况不佳。
故事起源
- 白头蹀跇最早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了主父偃因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情况。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走起路来有些白头蹀跇。2. 这座古老的建筑已经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白头蹀跇。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白头”代表年老,“蹀跇”代表行动不便。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年老的人步履蹒跚的形象来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年老、行动不便相关的成语,如“步履维艰”、“摇摇晃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爷爷的腿脚不太好,走起路来有些白头蹀跇。2. 初中生:这辆自行车已经使用了很多年,现在看起来有些白头蹀跇了。3. 高中生:老师年纪大了,上课时有时候走起路来有些白头蹀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