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通倅在词典中的解释
tōngcuì

通倅

拼音tōng cuì

注音ㄊㄨㄙ ㄘ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升任高一级的副职。 宋 王禹偁 《送光禄王寺丞通判徐方》:“通倅 徐方 蒨綬新, 老莱 衣服暂离身。”

基本含义

  • 指能够通达各方面的人,多指能通晓多种学问或技能的人。

详细解释

  • 通倅是由“通”和“倅”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通的意思是通达、通晓,倅的意思是人才、官吏。通倅合在一起,表示能够通晓多种学问或技能的人。

使用场景

  • 通倅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人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知识或技能,也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全面能力。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懂得管理,又懂得技术,还懂得营销,是一个真正的通倅。

故事起源

  • 通倅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太史公是指史书的作者司马迁,他在自序中自嘲说自己是一个通倅,因为他广泛涉猎各种学问,对历史、文学、政治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成语结构

  • 通倅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是一个通倅,不仅懂得技术,还懂得管理和市场营销。2. 她是一个通倅,不仅精通音乐,还擅长绘画和写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通倅”与“通达多种学问或技能”的含义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众多学问和技能的门槛上,能够通行其中,称之为通倅。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于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学问或技能相关的成语,如“文韬武略”、“拔苗助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一个通倅,不仅会教我们数学,还会唱歌跳舞。2. 初中生:他是一个通倅,不仅擅长科学实验,还会写诗作文。3. 高中生:她是一个通倅,不仅在学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还在社会实践中有出色的表现。

拆字解意

通倅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