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静士在词典中的解释
jìngshì

静士

拼音jìng shì

注音ㄐㄧㄥˋ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隐居之士。 宋 苏轼 《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诗:“良田不难买,静士谁当亲。” 明 方孝孺 《见山堂记》:“惟夫幽人静士遗外物而不嗜,故独见之。”
    (2).沉静稳重的青年男子。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潘立亭 ﹞《偶成》云:‘静士难为介,静女难为媒。嫁容静女丑,交面静士羞。’”

基本含义

  • 指性格沉静、安静的人,也可以指从事修身养性、修行修道的人。

详细解释

  • 静士是由“静”和“士”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静士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原指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的人。后来,静士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修行修道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性格沉静、安静的人。

使用场景

  • 静士一词常用于赞美那些具有内心深邃、性格平和的人。可以用来形容修行佛法、修身养性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性格沉稳、不善言辞的人。

故事起源

  • 静士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述而》中的一段对话中。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的“君子”一词在古代是指有修养、有道德的人,而“士”则是指学者、知识分子。后来,人们将“士”与“静”结合起来,用来形容那些追求内心宁静、修身养性的人,即静士。

成语结构

  • 静士是由形容词“静”和名词“士”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是一个静士,从不参与争吵和纷争。2. 她虽然是一个静士,却能够在关键时刻发表出色的演讲。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静”和“士”两个字分开记忆,然后联想“静”代表平静、沉静,而“士”代表学者、修行者,从而记住静士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士为知己者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静士,上课时从不说话,但成绩却很好。2. 初中生:我希望成为一个静士,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3. 高中生:他是一个真正的静士,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专心学习。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静士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