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草
拼音bā zhǎng cǎo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巴掌草,是一种中药
读音:Bā Zhɑnɡ Cǎo
简介:【别名】红草鞋、狮子利、狮子尾、狗舌草
详细解释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同色兜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phiopedilum concolor(Parish ex Batem)Pfitz.[Cypripedium concolor Parish et Bate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同色兜兰,多年生附生草本。须根粗长,被灰褐色茸毛。叶基生,贴地平展,叶鞘互相套叠;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6cm,宽2.5-4cm,幼时被棕色茸毛,老时毛渐变稀少,上面绿色,具白斑,背面有紫红色斑点。花葶1-2条,从叶丛中抽出,高6-11cm,密被棕褐色毛,着花1-3朵;花淡黄色,直径5-7cm,密布紫褐色斑点;唇瓣卵状兜形。花期4-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30m左右的低山沟谷林中、林下及石山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
【性味】味苦;酸;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脾肿大;肺结核咳血;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鲜品30-60g,绞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性格软弱,像草一样没有主见,容易被他人左右。
详细解释
- 巴掌草是由“巴掌”和“草”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巴掌指的是手掌,草是指植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性格像草一样软弱,没有主见,容易被他人左右,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使用场景
- 巴掌草一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他人的意见时,缺乏坚定的立场,容易被他人影响或控制。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中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容易被他人欺负或操纵。
故事起源
- 巴掌草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或典故。它是根据巴掌和草的象征意义进行组合而成的,用来形容一个人软弱无力的性格特点。
成语结构
- 巴掌草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巴掌”和“草”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真是个巴掌草,别人说什么他都听。2. 她的个性太巴掌草了,没有自己的主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巴掌和草的形象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巴掌代表手掌,草代表柔软的植物,结合起来形象地表示一个人软弱无力的性格。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个性特点相关的成语,如“铁石心肠”、“吃软不吃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巴掌草,经常被同学们欺负。2. 初中生:我不想成为一个巴掌草,我要有自己的主见。3. 高中生:她的性格有点巴掌草,容易被他人左右影响。4. 大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要成为巴掌草一样的人。5. 职场人士:在工作中,不要表现出巴掌草的性格,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