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登徒在词典中的解释
dēng

登徒

拼音dēng tú

注音ㄉㄥ ㄊ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 登徒子 的省称。 唐 李白 《感遇》诗之四:“ 宋玉 事 楚王 ,立身本高洁……一感 登徒 言,恩情遂中絶。” 明 徐渭 《握锥郎》诗:“小臣不比 登徒 辈,似隔银河路几千。”粤剧《搜书院》第二场:“问良心,如朗月,不是浪子 登徒 。”参见“ 登徒子 ”。
    (2).复姓。 战国 有 登徒直 。见《战国策·齐策三》。

英文翻译

  • 1.a surname

基本含义

  • 指通过登高远望,观察远方的人或事物,比喻眼光高远,见识广博。

详细解释

  • 成语“登徒”由两个字组成,其中“登”指登高,爬上高处;“徒”指远方,远处。整个成语表示登上高处观察远方的人或事物,比喻人的眼光高远、见识广博。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具有广博的知识、见解深刻、眼光独到的情况。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的学识渊博,也可以用来自嘲或讽刺自己见识狭窄。

故事起源

  •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一则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经问孔子如何能够拥有广博的知识和见识。孔子回答说:“登徒之危,而忧心如焚,非其所得闻也,其如进乎?”意思是登上高处观望,能够看到远方的事物,拓宽视野,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从此,“登徒”就成为形容人眼光高远、见识广博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在国外留学多年,见多识广,真是一个登徒之士。2. 这位教授对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很有深度,堪称登徒之才。

记忆技巧

  • 将“登徒”联想为登上高山,远望远方的景象,表示眼光高远、见识广博。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成语相关的知识,例如其他形容眼光高远的成语,或者与登高远望相关的名胜古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也成为一个登徒之士。初中生:老师教我们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登徒之才。高中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努力登徒,拓宽自己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