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云母在词典中的解释
yún

云母

拼音yún mǔ

注音ㄧㄨㄣˊ ㄇ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 云母 yúnmǔ
    [mica] 属于硅酸盐类的一族矿物,主要是白色和黑色,能分成透明薄片。用做电缘材料

英文翻译

  • 1.mica; Maria glass

详细解释

  • (1).矿石名。俗称千层纸。晶体常成假六方片状,集合体为鳞片状。薄片有弹性。玻璃光泽,半透明,有白色、黑色、深浅不同的绿色或褐色等。不导电,隔热,耐高温,耐潮防腐。白云母可供药用。《淮南子·墬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来水。” 宋 苏轼 《濠州七绝·彭祖庙》:“空餐云母连山尽,不见蟠桃著子时。”
    (2).性质、状态、光色等如云母的事物。(1)美石。 五代 齐己 《再游匡山》诗:“径危云母滑,崖旱瀑流乾。” 宋 晁补之 《千秋岁》词:“水精溪绕户,云母山相砌。”(2)白色的花。 唐 李商隐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旋移缀水精。”(3)鳞片。 宋 陆游 《湖村春兴》诗:“酒借鹅儿成浅色,鱼凭云母作修鳞。”(4)冰雪。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诗:“镜水遶山山尽白,琉璃云母世间无。”(5)泉水;光洁的水面。 唐 章孝标 《方山寺松下泉》诗:“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 宋 毛滂 《玉楼春·立春日》词:“小园半夜东风转,吹皱冰池云母面。”
    (3).竹名。 南朝 梁简文帝 《修竹赋》:“玉润桃枝之丽,鱼肠云母之名。” 南唐 陈陶 《竹》诗:“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参见“ 云母竹 ”。

基本含义

  • 指人或物表面有光泽的薄片状物质。

详细解释

  • 云母是一种矿物质,常见于片岩中,具有薄片状的结构,呈现出银白色或淡黄色的光泽。在成语中,云母用来比喻人或物表面光滑、有光泽。

使用场景

  • 云母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外表或物体的表面光滑、有光泽。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皮肤光滑如云母,或者形容物体的表面光泽如云母。

故事起源

  • 成语“云母”源于《汉书·律历志》中的记载。相传汉代宫廷中有一位美丽的宫女,她的皮肤光滑如云母,因此人们就用“云母”来形容光滑、有光泽的东西。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

  • 云母是一个名词,没有特定的成语结构。

例句

  • 1. 她的皮肤光滑如云母。2. 这块石头的表面光泽如云母一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成语“云母”。可以想象一个人的皮肤光滑如云母,或者想象一块物体的表面光泽如云母。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矿物质云母的知识,了解其成分、产地以及用途等方面的信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头发像云母一样闪闪发光。2. 初中生:这块石头的表面光滑如云母。3. 高中生:她的皮肤光滑如云母,让人羡慕不已。4. 大学生:这个产品的外观光泽如云母,非常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