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衷一是
拼音méi zhōng yī shì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méi zhōng yī shì ㄇㄟˊ ㄓㄨㄙ ㄧ ㄕㄧˋ
没衷一是
谓意见纷歧,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 郭沫若 《盲肠炎·一个伟大的教训》:“就我见闻所及,论者的意见仍属没衷一是。”
基本含义
- 指人没有明确的主张或态度,犹豫不决。
详细解释
- 没衷一是形容一个人在做决策或表达意见时,没有明确的立场或态度,常常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断。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某个问题或情况没有明确的看法或决定,常常在选择时犹豫不决。
故事起源
- 成语“没衷一是”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天地无始,万物无终,圣人无一是,愚者无一非。”意思是天地没有始终,万物没有终结,圣人没有一定的主张,愚者没有一定的观点。后来演变为形容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立场或态度。
成语结构
- Subject + 没 + 衷 + 一 + 是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总是没衷一是,不知道该支持哪一方。2. 她对这个问题没衷一是,一会儿说赞成,一会儿又反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没衷一是”与犹豫不决的形象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个人在两个选择之间徘徊不定,无法做出决断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断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乐园里面不知道该玩哪个游戏,所以一直没衷一是。2. 初中生:老师问我们要不要参加学校的比赛,我没衷一是,因为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实力。3. 高中生:我对大学专业的选择一直没衷一是,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专业才合适。4. 大学生:面试的时候,我对两个工作机会都很感兴趣,所以一直没衷一是,难以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