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板斧在词典中的解释
bǎn

板斧

拼音bǎn fǔ

注音ㄅㄢˇ ㄈ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刃平而宽的大斧子。
    [构成]
    偏正式:板(斧

英文翻译

  • 1.broad axe

详细解释

  • ◎ 板斧 bǎnfǔ
    [broad axe] 一种古兵器,斧刃较通常所用者平宽。因通俗故事中说“程咬金只有三板斧的本事”而转喻开创事业或压服别人的手段
    (1).扁平而宽的大斧头。古代多用作兵器,亦为樵采的工具。《水浒传》第四一回:“那 黑旋风 李逵 听得,大吼了一声,提两把板斧先出庙门。”《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田氏 ﹞即命老苍头伏侍王孙,自己寻了砍柴板斧……覷定棺头,双手举斧,用力劈去。”
    (2).比喻压服人的强硬手段。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这时我们的批评家 成仿吾 先生正在创造社门口的‘灵魂的冒险’的旗子底下抡板斧。” 郑集思 《我们和“苏维埃”》:“上次那 张 政工还有两三下板斧:‘再捣蛋,扣你奖金。’”

基本含义

  • 指用板斧砍伐木材,比喻严厉批评或严格惩罚。

详细解释

  • 成语“板斧”源自于砍伐木材的工具,意为用严厉的批评或严格的惩罚来纠正错误。它形象地比喻对人的过错或错误行为进行严肃批评或惩罚,以达到纠正错误、教育人的目的。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对错误行为进行严厉批评或严格处罚的情景。可以用来形容上级对下级的严厉批评,父母对子女的严格教育,或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等。

故事起源

  • 据传,成语“板斧”最早出自《庄子·逍遥游》一篇。故事中,庄子与齐宣王的谈话中提到了“板斧”的概念,用来比喻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成语结构

  • 由两个字组成,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了一番板斧,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2. 领导对部下的失误进行了严厉的板斧,以示警戒。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个人手持板斧,对着错误行为进行砍击的形象,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批评、惩罚相关的成语,如“指桑骂槐”、“杀鸡儆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板斧批评了调皮捣蛋的同学,让他们知道不听话的后果。2. 中学生:老师对考试作弊的学生进行了板斧,以警示其他同学不要走错路。3. 大学生:导员对违纪的学生进行了板斧,严肃处理了违纪行为,维护了学校的纪律。

拆字解意

板斧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