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岐
拼音míng qí
注音ㄇㄧㄥˊ ㄑ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国语·周语上》:“ 周 之兴也,鸑鷟鸣於 岐山 ”。 韦昭 注:“鸑鷟,凤之别名。” 岐山 ,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北。相传 周 古公亶父 迁此而兴。后以“鸣岐”谓吉祥之兆。《隋书·许善心传》:“丹乌流火,白雉从凤,栖阿德劭,鸣 岐 祚隆。” 唐 黄滔 《谢试官启》:“伏惟博士鸣 岐 瑞质,歌 郢 至音。葱笼而张柳风垂,逈拔而嵇松雪峭。”
基本含义
- 指人们争吵不休,争执不下,争论不休的状态。
详细解释
- 鸣岐,古时候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相传古代有两位高僧在鸣岐对辩经学,争论不休,不分胜负。因此,“鸣岐”成为形容争吵不休,争执不下,争论不休的状态的成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在争论、争执或争吵时,双方意见不合,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两位高僧在鸣岐对辩经学,争论不休,不分胜负。后来,人们用“鸣岐”来形容争论不休的情况。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们两个在会议上鸣岐了一个小时,最后还是没有达成共识。2. 他们为了这个问题已经鸣岐了好几天了,还是没有解决。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鸣岐”联想为两个僧人在山上争论不休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争论、争执的成语,如“争锋相对”、“口水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两个同学为了谁坐在教室后面鸣岐了很长时间。2. 初中生:班级里两个同学为了一个足球队的问题鸣岐不止。3. 高中生:他们两个同学在班级辩论赛上鸣岐了一个小时,最后还是没有分出胜负。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会上,两位教授为了一个理论问题鸣岐不休,争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