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坊
拼音mén xià fāng
注音ㄇㄣˊ ㄒㄧㄚˋ ㄒㄧㄚˋ ㄒㄧ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官署名。太子属官,以比于门下省。始于 北齐 。《隋书·百官志下》:“门下坊,置左庶子二人,内舍人四人,録事二人,主事令史四人。统司经、宫门、内直、典膳、药藏、斋帅等六局。”《通典·职官十二》:“ 北齐 门下坊中庶子四人领之。”
基本含义
- 指老师的门下学生或弟子。
详细解释
- 成语“门下坊”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门下”和“坊”。其中,“门下”指的是老师的门下,即学生或弟子的意思;“坊”指的是学生或弟子聚集的地方。因此,“门下坊”表示老师门下的学生或弟子。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个老师或学者的学生或弟子,强调学生的归属关系和师徒之间的师生关系。也可用于形容某个团体或机构的成员。
故事起源
- 关于“门下坊”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文化。在古代,学生或弟子会聚集在老师的门下学习,形成一个固定的学习群体,这个群体就被称为“门下坊”。
成语结构
- 主语 + 门下坊
例句
- 1. 他是这位教授的门下坊中最有才华的学生。2. 这个学术团队由一群优秀的门下坊组成。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门下坊”联想为一个聚集在老师门下的学生团体,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儒家文化中的师徒关系,以及不同学术团体的历史和发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老师的门下坊,每天都会认真听课。2. 初中生:我们班的学习氛围很好,大家都是老师的门下坊。3. 高中生:老师的门下坊中有很多有才华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4. 大学生:我们学院的学生都是教授的门下坊,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