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挂读在词典中的解释
guà

挂读

拼音guà dú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所谓“挂读”,指的是学生被A学校录取,却到B学校报到注册,形成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

    挂读-简介

    报考志愿

    明明以低分考取了民办高校,却通过暗箱操作或买卖,考生竟然成功“挂读”公办高校。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披露了这种违规“挂读”现象在广东个别本科和专科高校都存在。省教育厅官员表示,高校开学要严防“罗彩霞”(冒名顶替者),也要杜绝这种政策之外的“挂读”现象。

    挂读-现象

    学生低分“挂读”公办院校

    2010年9月5日,广东省教育厅一行前往华农视察高校开学情况。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一语惊人”,踢爆高校招生与注册存在的一个“暗箱”——近年来,在广东极个别高校发现有“挂读”的现象。

    “挂读”更多的是通过暗箱操作或买卖,变相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再转到公办学校就读。“本科和专科都有。”这位负责人表示。

    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招生录取分数相差“十万八千里”。如二本层次,2010年理科二A线为567分,文科为554分,而二B院校多需降分,400多分即可入读,到三B院校,2010年只需200分即可入读。换言之,一名考生若从民办高校转到公办高校,则是利用民校的较低录取分数读了高分院校,或许200多分的考生就入读了500多分甚至更高分数线的优质公办高校。

    这位负责人介绍,“挂读”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广东高校现有在校生约130万人,“挂读”数量只有几十人。

    挂读-规定

    省教育厅指出,根据规定,学生要在录取自己的院校注册3个月内才能拿到学籍,只有获得学籍才能转学。转学的条件也颇为明确:转到同类型同类别同性质的院校,而且必须达到欲转学校的最低录取线。这也意味着,如果想要转学,一本学校转到一本学校,2A转到2A学校,公办学校转到公办学校,才是可能的。如果想从私立大学转学到公办高校,则非政策所允许。

    挂读-严防

    开学需严防“罗彩霞”现象

    湖南邵阳的罗彩霞因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导致自己无法毕业,此事轰动全国。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校新生入学资格复查的紧急通知》。据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学生档案要逐一检查,怀疑姓名或身份证号码有变化的,要及时找到原因。

    华农学生处负责人介绍,华农2010年已采取相关措施,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不再邮寄到学校,而是直接寄给学生本人。为此,还有40多封录取通知书因地址不正确而被退回,学校只能逐个打电话确认。

基本含义

  • 指读书不得法,没有取得进步或成就。

详细解释

  • 挂读是由“挂”和“读”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挂”指的是不合适、不得法,而“读”则是指读书学习。挂读的含义是指读书不得法,没有取得进步或成就。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读书无功而返的情况。

使用场景

  • 挂读常用来形容那些读书不得法,学习成绩没有提高的人。可以用于讽刺或批评某人在学习方面的不努力或不聪明。

故事起源

  • 关于挂读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尚无确切记载。

成语结构

  • 挂读是一个动宾短语,其中“挂”是形容词作为动词的宾语补足语,而“读”则是动词。

例句

  • 1. 他在学校里一直挂读,成绩一直不好。2. 这次考试他又挂读了,真是让人失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挂读”与读书不得法的情况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正在挂在书本上读书,却没有取得进步,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读书相关的成语,如“好读书,不求甚解”、“温故而知新”等,可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学习不努力,经常挂读。2. 初中生:他挂读了好几次,可还是没有进步。3. 高中生:考试挂读了太多次,要加倍努力才行。4. 大学生:他在大学里挂读了好几年,浪费了很多时间。

拆字解意

挂读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