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衷一是
拼音mò zhōng yī shì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mò zhōng yī shì ㄇㄛˋ ㄓㄨㄙ ㄧ ㄕㄧˋ
莫衷一是
◎ 莫衷一是 mòzhōngyīshì
[unable to agree or decide which is right] 意见分歧,难有一致的定论
大家对此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基本含义
- 意见不一致,无法达成共识
详细解释
- 莫衷一是是指在讨论或决策时,各方意见不一致,无法达成统一的结论或共识。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讨论、辩论、决策等过程中,各方意见不合,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莫衷一是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当时,齐国的政治家孟尝君在齐国内部提出了一项改革方案。但是,齐国的官员们对这项改革方案持不同意见,无法达成共识。孟尝君便用了“莫衷一是”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局面。
成语结构
- 莫衷一是由“莫”、“衷”、“一”、“是”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意见莫衷一是。2. 会议上各位专家对这个方案莫衷一是,无法做出决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莫衷一是”与意见不一致的场景联系起来记忆。例如,想象一个讨论会上,人们争论不休,无法达成共识的情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莫衷一是”相关的成语,如“众说纷纭”、“众口难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莫衷一是,没有办法决定。2. 初中生:同学们对这个活动的内容莫衷一是,需要再商量一下。3. 高中生:在班级选举中,同学们对候选人的评价莫衷一是,需要更多的讨论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