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民痡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

民痡

拼音mín pū

注音ㄇㄧㄣˊ ㄆ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人民的疾苦。 古直 《惜哉行》:“壮士心肝世所无,誓判一死救民痡。”

基本含义

  • 指百姓的病痛,也比喻社会的弊病。

详细解释

  • 民痡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民”和“痡”。其中,“民”指的是百姓,代表人民;“痡”是指疾病,引申为社会的弊病。成语“民痡”意为百姓的病痛,也比喻社会的弊病。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社会问题或指出社会的弊病,强调关注人民的痛苦和社会的不良现象。

故事起源

  • 成语“民痡”来源于《晋书·王崇传》:“咸康中,民痡方甚。”这句话形容晋武帝时期百姓疾苦深重。后来,人们借用“民痡”这个成语来形容社会的弊病和人民的痛苦。

成语结构

  • 主体结构为“民痡”。

例句

  • 1. 这个社会存在许多民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改变。2. 没有解决百姓的民痡,社会就无法稳定发展。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民痡”与“人民的病痛”相联系,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社会问题,以及当前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弊病。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将来能够帮助解决社会的民痡。2. 初中生: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的民痡,为改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3. 高中生:了解社会的民痡是我们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重要一步。4.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解决民痡贡献智慧和力量。

拆字解意

民痡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