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斑犀在词典中的解释
bān

斑犀

拼音bān xī

注音ㄅㄢ ㄒ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雌犀牛角,因其角斑白分明,故名。 唐 陈黯 《自咏豆花》:“玳瑁应难比,斑犀定不加,天嫌未端正,满面与妆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犀》﹝集解﹞引 苏恭 曰:“牸是雌犀,文理腻细,斑白分明,俗谓之斑犀。”

基本含义

  • 指珍稀罕见的事物或人物。

详细解释

  • 斑犀本指有斑纹的犀牛,因为犀牛稀少而珍贵,所以成语“斑犀”也引申为罕见的事物或人物。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珍贵的文物、罕见的才能、难得的机会等等。

故事起源

  • 斑犀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祖逖传》中,原文为“斑犀罕见,望之重有三重之美。”后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成语“斑犀”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斑”是形容词,表示有斑纹的意思,“犀”是名词,指犀牛。

例句

  • 1. 这件古董是一只斑犀,非常珍贵。2. 他的才华真是斑犀,很少见到这样的人才。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犀牛的稀少和珍贵,以及它身上的斑纹,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有关犀牛的知识,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珍禽异兽”、“稀世之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只斑犀真漂亮,我好想养一只!2. 初中生:他的绘画才华真是斑犀,每幅作品都令人惊叹。3. 高中生:这个实习机会真是斑犀,我一定要抓住!4. 大学生:这部电影的剧情非常斑犀,很有创意。

拆字解意

斑犀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