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庸
拼音qǔ yōng
注音ㄑㄩˇ ㄩㄥ
繁体
基本解释
雇佣工。《管子·治国》:“今民……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淮南子·缪称训》:“媒妁誉人,而莫之德也。取庸而强饭之,莫之爱也。”《汉书·景帝纪》:“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赃为盗。”
基本含义
- 以担任庸碌的职务为目标,不求上进。
详细解释
- 取庸是指一个人满足于担任庸碌平凡的职务,不积极追求进步或有所作为。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追求不够有自信,只愿意做一些平凡的事情,不敢或不愿意追求更高的目标。
使用场景
- 取庸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不愿意努力进取,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的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害怕挑战和风险的人。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记载:“子之丧也,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如有所失,弗能庸也。”庸在这里指的是平凡、庸碌的事物。后来,取庸逐渐演变成了形容一个人不求上进,满足于平庸的职务。
成语结构
- 取庸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取”和名词“庸”组成。
例句
- 1. 他只是一个取庸之辈,从不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2. 这个人有才华,可惜却只愿意做一些庸碌的工作,真是取庸不敢进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坐在庸碌的位置上,满足于现状,不愿意追求更高的目标。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取庸相反的成语,如“锐意进取”、“精益求精”等,以及其他形容不求上进的成语,如“安于现状”、“守株待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从小就不愿意努力学习,总是取庸不求进步。2. 初中生:他虽然有很多才华,但却只愿意做一些庸碌的事情,真是取庸不敢进取。3. 高中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要满足于取庸的生活,要有追求更高目标的勇气。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不能取庸,应该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这个关于“取庸”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