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言
拼音zhì yán
注音ㄓㄧˋ 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1).如实而言;直言。《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上就车,召 释之 参乘,徐行,问 释之 秦 之弊,具以质言。”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质,诚也。”《清史稿·允禩传》:“上召诸大臣,问倡举 允禩 为太子者,诸臣不敢质言。” 白蕉 《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吾国实业尚在幼稚时代,质言之, 中华 实农业国也。”
(2).质朴的言语。 唐 陆贽 《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侈言无验不必用,质言当理不必违。” 章炳麟 《文学说例》:“然赋颂之文,声对之体,或反以代表为工,质言为拙。”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八节:“散文分质言文言两体,质言如《周书·大诰》、《康诰》、《酒诰》等篇,直录 周公 口语,辞句质朴,不加文饰。凡朝廷诰誓、钟鼎铭文多属质言体。”
基本含义
- 直言不讳,坦率地说出真相或实情。
详细解释
- 质言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质”意为真实、真诚,第二个字“言”意为说话、言论。质言的含义是指直言不讳,毫不隐瞒地说出真相或实情。它强调了说话者坦率、真诚的态度,不回避问题或掩饰事实。
使用场景
- 质言常用于形容人以直率、坦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它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勇于说出真实的话语,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不讲实话或掩饰事实。质言常出现在讨论问题、辩论观点、评价行为等场合。
故事起源
- 关于质言的起源,没有明确的故事或传说。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与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有关,强调了坦率和真实的品德。
成语结构
- 质言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以质言直谏,指出了公司存在的问题。2. 在这个会议上,大家应该质言相助,共同找出解决方案。
记忆技巧
- 要记住质言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直言不讳”这个词组联系起来。质言的含义就是直言不讳,所以可以通过这个词组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质言相关的成语,如“质疑”、“质询”等。这些成语都与表达真实、坦率的态度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要质言,我们班的作业太多了!2. 初中生:我觉得学校应该质言,不要只注重考试成绩。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质言指出了对方观点的不合理之处。4. 大学生:在团队讨论中,我们应该质言,共同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