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据
拼音nián jù
注音ㄋㄧㄢˊ ㄐ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黏结牢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梁彦》:“物缘袜而上,渐至股际,捉衣而撼摆之,黏据不可下。”
基本含义
- 黏贴在一起,形容事物粘附在一起或紧密结合。
详细解释
- 黏据是由动词“黏”和动词“据”组成的成语。黏指物体之间粘连在一起,据指相互依附或依靠。黏据形容事物紧密粘附在一起,或者形容人们紧密结合、相互依靠。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事物紧密结合、粘附在一起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人们团结一致、互相依靠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蝴蝶与一只鸟的友谊。蝴蝶黏在鸟的背上,鸟则据靠在树枝上,二者相互依靠,互相帮助。后来,人们用“黏据”来形容事物紧密结合、相互依靠的情况。
成语结构
- 动词 + 动词
例句
- 1. 这些纸条黏据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拼贴画。2. 他们黏据在一起,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了共同的目标。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张纸黏贴在另一张纸上,形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想象成两个人紧紧依靠在一起,形成一个团结的力量。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团结、合作相关的成语,如“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用胶水把纸黏据在一起,做了一个漂亮的手工作品。2. 初中生:这个社区的居民黏据在一起,共同参与社区清洁活动。3. 高中生: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黏据在一起,互相支持,共同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