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隔句在词典中的解释

隔句

拼音gé jù

注音ㄍㄜˊ ㄐ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作赋格式之一。相隔一句对仗。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又作赋咏其黑,有隔句云:‘行到暗碧橱前,必言吾过矣,吾过矣;坐向退光閤内,则称某在斯,某在斯。’”

基本含义

  • 指在叙述或讲话中,插入与原话或原文无关的内容,打断原来的思路。

详细解释

  • 隔句是一个修辞手法,用于在叙述或讲话中插入与原话或原文无关的内容,从而打断原来的思路。隔句的作用是增加语言的变化和趣味,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使用场景

  • 隔句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和口头表达中。通过使用隔句,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隔句也常用于幽默或讽刺的场合,用于打破常规或引起反思。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鲁国的大夫季孙氏的妻子在丈夫出使他国时,为了提醒他注意言辞,用隔句的方式告诉他:“出使他国,不可隔句。”这个故事成为了“隔句”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隔句的结构是“隔”和“句”两个字组成的,表示打断原来的句子。

例句

  • 1. 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隔句,否则会打乱情节。2. 演讲时,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隔句,可以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隔句”这个成语:1. 将“隔”字和“句”字分别与具体的场景联系起来,比如“隔”可以想象成一堵墙,表示打断原来的句子;而“句”可以想象成一句话,表示原来的句子。2. 制作一张记忆卡片,将成语的拼音、含义和例句写在卡片上,每天复习一次,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修辞手法相关的成语,比如“掩耳盗铃”、“画蛇添足”等,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在讲故事时,不小心隔句了,大家都笑了起来。2. 小学生:老师在上课时,经常用隔句的方式引起我们的注意。3. 初中生:写作文时,要注意不要隔句,要保持逻辑清晰。4. 高中生:在演讲比赛中,运用隔句的技巧可以增加表现力和感染力。5. 大学生:研究文学作品时,要注意作者如何运用隔句的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拆字解意

隔句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