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屺
拼音shì qǐ
注音ㄕㄧˋ ㄑ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指母亲。《石点头·庐梦仙江上寻妻》:“彼苍胡毒,生我无禄。幼失恃屺,惟亲育鞠。”参见“ 恃怙 ”、“ 屺岵 ”。
基本含义
- 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或能力,自以为是,不肯虚心学习。
详细解释
- 恃屺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由两个字组成。恃的意思是依仗、依靠,屺是指聪明才智、能力。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自以为聪明才智过人,不肯虚心学习和倾听他人意见的态度。
使用场景
- 恃屺一词常用于批评那些自命聪明、不愿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人。可以用于教育场合,提醒学生要保持谦虚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也可以用于讽刺某些人自以为是、自负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恃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一书中。书中讲述了一个叫屺的人,他自负聪明才智,不肯虚心向他人学习。后来,人们就用“恃屺”来形容那些自以为是、不虚心学习的人。
成语结构
- 恃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
例句
- 1. 他总是恃屺自大,从不肯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2. 这位学生恃屺以为自己很聪明,但是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自负”、“自以为是”等词语进行关联记忆,同时也可以通过制作卡片、写下例句等方式进行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聪明才智、自负等相关的成语,例如“自命不凡”、“自恃清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恃屺自大,不愿意听老师的指导。2. 初中生:有些同学恃屺聪明,不肯认真学习。3. 高中生:他恃屺自己的能力,没有虚心向他人请教。4. 大学生:一些大学生恃屺自己的学识,不肯虚心学习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