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登高必赋在词典中的解释
dēnggāo

登高必赋

拼音dēng gāo bì fù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dēng gāo bì fù ㄉㄥ ㄍㄠ ㄅㄧˋ ㄈㄨˋ

    登高必赋(登高必賦) 

    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谓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韩诗外传》卷七:“ 孔子 游於 景山 之上, 子路 、 子贡 、 颜渊 从。 孔子 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丁卯, 葬高陵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太祖 ﹞御军三十餘年,手不捨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亦作“ 登高能赋 ”。《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山阳 太守 袁遗 、 济北 相 鲍信 同时俱起兵”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河间 张超 尝荐 遗 于太尉 朱儁 ,称 遗 ‘有冠世之懿……登高能赋,覩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儔’。”参见“ 九能 ”。

基本含义

  • 登上高处必然会有所赋予,指登高远望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领悟。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源自唐代杜甫的《秋登兰山寄张五》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龙吟声,何处春江无月明。”其中“登高壮观天地间”一句影响了后世,成为了“登高必赋”的意象。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登上高处后所获得的视野开阔、思维深化等情境。也可以用于比喻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造诣或见解非常高深。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的《秋登兰山寄张五》诗。杜甫在这首诗中描述了自己登上高山后所感受到的壮丽景色和广阔视野。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登高”和动词“赋”组成。

例句

  • 1. 我们登上山顶,远眺美丽的风景,仿佛登高必赋,心灵得到了洗涤。2. 他长期钻研学问,见多识广,确实是一个登高必赋的人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登上高山后,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领悟,这样就能够记住“登高必赋”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杜甫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思想。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高瞻远瞩”、“登堂入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爬上了树,看到了整个小区的景色,真是登高必赋啊!2. 初中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我登上了领奖台,感觉到了登高必赋的快乐。3. 高中生:阅读名著可以帮助我们登高必赋,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4. 大学生:大学期间我参加了很多学术讲座,对我来说是一种登高必赋的经历,让我对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拆字解意

登高必赋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