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榜棰在词典中的解释
bǎngchuí

榜棰

拼音bǎng chuí

注音ㄅㄤˇ ㄔㄨ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鞭笞拷打。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梁书·良吏传·沉瑀》:“悉使著芒屩粗布,侍立终日,足有蹉跌,輒加榜棰。”《旧唐书·王毛仲传》:“ 韦后 称制,令 韦播 、 高嵩 为羽林将军,令押千骑营,榜棰以取威。”

基本含义

  • 指执法严明,严惩不贷,以警示他人或维护社会秩序。

详细解释

  • 榜棰是由“榜”和“棰”两个词组成的,其中,“榜”指的是官方公告,而“棰”则是指用来打击、惩罚的刑具。榜棰的基本含义是指执法严明,严惩不贷,以警示他人或维护社会秩序。

使用场景

  • 榜棰常用于描述法律、纪律或规章的严明执行,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严厉的惩罚或警示行为。可以用于讨论社会秩序、法治等话题,或者用于描述某个组织或个人对违规行为的严肃处理。

故事起源

  • 榜棰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刑法制度。在古代,官方会将一些重要的法律、规章或警示公告用榜文的形式公布于众,以警示他人。而棰则是一种刑具,用来进行打击、惩罚犯罪分子。由于榜和棰都与执法、惩罚有关,因此将两个词合并形成了成语榜棰,用以形容执法严明、严惩不贷的行为。

成语结构

  • 榜棰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榜”和“棰”。

例句

  • 1. 这个单位对违纪行为一向榜棰严明,从不姑息。2. 在这个社会,只有榜棰严明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榜棰”与执法、惩罚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官方公告上写着“榜”字的同时,手持棍棰的形象,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刑法制度和法律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刑罚制度和执法方式,以及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违纪行为要榜棰严明,不让同学们犯错误。2. 初中生:学校严厉打击作弊行为,以榜棰警示其他同学。3. 高中生:社会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要进行榜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4. 大学生及以上:执法机关应该对违法行为进行榜棰,以维护社会的法治。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榜棰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