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浮宂在词典中的解释
rǒng

浮宂

拼音fú rǒng

注音ㄈㄨˊ ㄖㄨㄙ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见“ 浮冗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容貌或举止轻浮、俗气。

详细解释

  • 浮宂是由“浮”和“宂”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浮指轻浮、不踏实,宂指房屋。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容貌或举止轻浮、俗气,没有庄重和内涵。

使用场景

  • 浮宂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表或行为不端庄,缺乏内涵和修养。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过于注重外表、轻视内在素质的人。

故事起源

  • 浮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董仲舒传》中。据说,董仲舒是西汉时期一位有才学的儒家学者,他非常注重修养和内在的修炼。有一次,董仲舒去拜访一位贵族,贵族家中的子弟却对他的修养和学问不以为然,认为他的外表和言行都很轻浮俗气。董仲舒听到后并不生气,而是微笑着说:“浮宂之言,岂足为忧?”从此,浮宂成为了形容外表轻浮俗气的成语。

成语结构

  • Subject + 浮宂

例句

  • 1. 他整天打扮得浮宂,一点也不端庄。2. 这个人说话的口气很浮宂,完全不像个有教养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浮宂与表面光鲜但内在空洞的东西联系起来,比如一个浮华的宝盒,外表华丽但内部却是空的。通过这个形象,可以轻松记忆浮宂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形容轻浮俗气的成语,如“轻佻”、“浮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穿得很浮宂,喜欢戴一些奇怪的帽子。2. 初中生:这个女孩的行为很浮宂,经常追求时尚但缺乏内涵。3. 高中生:他的言行举止都很浮宂,完全不符合一个成年人的应有素质。

拆字解意

浮宂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