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锹
拼音yáng qiāo
注音ㄧㄤˊ ㄑㄧㄠ
繁体
基本解释
铁锹。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 胡 匪排长要班长画了个立射工事的样子,叫把洋锹交给他,让他挖。”
基本含义
- 形容不适应环境或文化差异的人。
详细解释
- 洋锹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洋指的是外国的,锹指的是一种用来挖土的工具。洋锹这个成语形容的是那些不适应外国环境或文化差异的人,他们像洋锹一样在外国环境中不擅长或不适应。
使用场景
- 洋锹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在外国生活或工作中不适应环境的人。比如,一个人在国外工作时,由于文化差异或语言障碍,无法适应当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就可以用洋锹来形容他。
故事起源
- 洋锹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故事中,刘备在草庐时,他的随从们都非常辛苦地为他劳作,而刘备的妻子孙尚香却不适应这种艰苦的生活,经常抱怨和闹脾气。后来,刘备的随从们就用洋锹这个比喻来形容孙尚香,意思是她像洋锹一样无法适应这种艰苦的生活。
成语结构
- 洋锹属于比喻类成语,由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在国外生活了几年,但始终是个洋锹,无法适应当地的文化和习俗。2. 这位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终于不再是个洋锹了,能够融入当地社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拿着一个洋锹在外国土地上挖土,但由于不熟悉土地和环境,挖得很不顺手。这样的形象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文化差异相关的成语和习语,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并学习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去了美国,但是因为不会说英语,所以变成了一个洋锹。2. 初中生:我有一个朋友在日本留学,一开始很不适应,真是个洋锹。3. 高中生:在国外生活要学会适应,不然就会成为一个洋锹。4. 大学生:我打算出国留学,希望自己不会变成一个洋锹。5. 成年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需要适应新环境,否则容易变成一个洋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