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折
拼音kē shé
注音ㄎㄜ ㄕ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唐 宋 时代征收赋税,实行权宜折变之法,许以物折物、以物折钱或以钱折物,称为“科折”。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夏绢和买,已非正赋,復有军衣和买;糯米科折,止为省务,復有覆纽价钱。”《宋史·食货志上二》:“﹝ 绍兴 三十年﹞五月,詔:‘ 温 、 台 、 处 、 徽 不通水路,其二税物帛,许依折法以银折输,数外妄有科折,计赃定罪。’”《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四年》:“夏四月,甲申,禁 福建 、两 浙 州县科折盐酒。”
基本含义
- 指因为学识渊博而能够解决问题或应对困难。
详细解释
- 科折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科”和“折”。其中,“科”指的是学问、知识,“折”指的是解决、解答。合在一起,科折表示通过学问、知识来解决问题或应对困难。
使用场景
- 科折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能够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或应对困难的情况。它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才智和能力,并且通常是用来形容正面的情况。
故事起源
- 科折最早出现在《汉书·徐宣传》中,其中记载了汉代时期徐宣传的故事。徐宣传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向他提出了一个难题,希望他能够解答。徐宣传用他的学问解答了这个难题,大家都非常钦佩他的才智和学识,于是形容他的才能就用了“科折”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科折属于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科折让大家都对他的学识刮目相看。2. 这个问题很难,只有他能够用科折来解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住“科折”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科学家在解决一个难题时,突然有一根折断的线出现,但科学家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成功修复了线,解决了问题。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学识、知识相关的成语,例如“学富五车”、“博闻强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用科折解决了这个数学题。2. 初中生:他的科折让大家都对他的学识刮目相看。3. 高中生:只有通过科折才能解答这个物理难题。4. 大学生:他的科折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为这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