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霸
拼音kuāng bà
注音ㄎㄨㄤ ㄅ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1).谓匡辅君主,以成霸业。《宋书·武帝纪中》:“其在 襄王 ,亦赖匡霸,又命 晋文 ,备物光锡。”
(2).辅佐霸主。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卷一:“ 仪 ( 张仪 )以不敏,名闻不昭,入 秦 匡霸,欲翼时君。”
基本含义
- 指正义的人平定暴虐的统治者。
详细解释
- 匡霸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匡”意为扶正,即纠正不正之事;“霸”指的是暴虐的统治者。匡霸的含义是指正义的人通过力量或智慧来平定暴虐的统治者,以恢复正常秩序。
使用场景
- 匡霸一词常用于形容英勇或智慧的人以正义的力量来对抗不公正的统治者,帮助人民恢复和平与正义。可以用于讲述历史故事、描述英雄人物的行为,或者用于表达对正义行为的赞美。
故事起源
- 匡霸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匡衡的人,他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和强大智慧的贤士。当时,中国各国纷争不断,暴虐的统治者横行霸道,百姓苦不堪言。匡衡看到这一切,决定用自己的才智来匡扶正义,平定暴虐的统治者,以帮助人民重建和平与正义的社会。他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成功地匡霸,使得人民得到了解放和幸福。
成语结构
- 成语“匡霸”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位年轻人勇敢地匡霸,帮助了无数受苦受难的人。2. 匡霸的英雄行为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成语“匡霸”。可以想象一个正义的英雄站在高山之巅,手持剑刃,面对着一个暴虐的统治者,决心要匡扶正义,平定暴虐。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和故事,如“扶危定乱”、“除暴安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习匡霸的精神,勇敢地维护正义。2. 初中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匡霸,为人民谋福祉。3. 高中生:在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通过匡霸的行动改变了社会的命运。4. 大学生:匡霸不仅需要英勇,还需要智慧和战略,才能真正实现正义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