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
拼音xiāo sè
注音ㄒㄧㄠ ㄙ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萧瑟 xiāosè
(1) [rustle in the air]∶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2) [desolate]∶寂寞凄凉
近义词
冷落、荒凉、萧索、萧条、凋敝、衰落、衰微
反义词
繁荣
英文翻译
1.(风吹树木的声音) rustle in the air
详细解释
(1).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宋 苏轼 《仙都山鹿》诗:“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元 许有壬 《太常引》词:“红衣縹緲,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 曹禺 《原野》第三幕:“靠左偏前是一棵直挺挺的白杨,树叶在上面萧瑟作响。”
(2).凋零;冷落;凄凉。《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 杜甫 《北征》诗:“靡靡踰阡陌,人烟眇萧瑟。” 明 杨珽 《龙膏记·传情》:“你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秋给 北平 的城郊带来萧瑟,使它变成触目都是秋色,一点也不像一个大都市的外围了。”
(3).稀疏。 唐 唐扶 《使南海道长沙题道林岳麓寺》诗:“萧瑟两鬢吾能髡,逢迎侯伯转觉贵。”
基本含义
- 形容风声凄凉,景象荒凉。
详细解释
- 萧瑟一词源自《诗经·小雅·鹤鸣》中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既饥且渴,望食且饮。于嗟乎!未知鹤之先鸣者,乃今也。草木萧瑟,雉鸣于里。既饥且渴,望食且饮。于嗟乎!未知雉之先鸣者,乃今也。”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景象凄凉。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草木凋零、景象荒凉的情景,也可用于形容人生寂寞凄凉的境况。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萧瑟的人,他因为家贫无法成家立业,整日过着寂寞凄凉的生活。后来,他的名字就成为了形容凄凉、荒凉的景象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片废弃的荒地上,草木萧瑟,一片凄凉景象。2. 冬天的夜晚,风声萧瑟,让人感到寒冷和孤独。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萧瑟”联想为寂寞、凄凉的景象,如荒地上草木凋零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其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萧瑟”相关的成语,如“萧瑟秋风”、“草木萧疏”等,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成语的用法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天的时候,树叶都掉光了,整个公园看起来萧瑟枯草。2. 初中生:这个城市的夜晚总是显得萧瑟凄凉,没有一丝生机。3. 高中生:他孤独地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夜景,感受到了一种萧瑟的氛围。4. 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秋天的树叶开始凋零,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