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泡泡族在词典中的解释
pàopào

泡泡族

拼音pào pào zú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泡泡族是指喜欢泡在书店读书的一群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看多买少,甚至只看不买。但有些人是因为高温天气而泡在书店,对此,工作人员表示只要泡泡族注意卫生和环境,不破坏书籍,这种行为可以接受。

详细解释



  •  现象

    暑期来临,书店的人气和天气一样火爆。2009年7月28日,北京市西单图书大厦:书店的“泡泡族”们或席地而坐,或倚墙而立,或以阶为凳,有的人身边还放着好几本书,看来要“泡”的时间不短。“周末人更多,迈一步都能踩4只脚。”一名书店工作人员说。

    在安徽图书城,一眼望去,看书买书的人很多,有人站着看书,有的人席地而坐看书,还有人东倒西歪地横躺在书架过道的中间,其中不乏靠着书架打盹者,甚至有人居然带着午饭颐。据了解,在图书城里看书纳凉最多的是学生,也有少数的上班族。大概有三成的读者并不是来看书买书的,而是来纳凉的。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9年7月通过搜狐网新闻社区,对248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8.7%的人表示自己就是“泡泡族”,其中20.5%的人“经常”泡书店。

    调查

    调查显示,43.3%的人认为真正的“泡泡族”会从书店买书,36.6%的觉得“泡泡族”是理性购书者,41.9%的人认为泡书店源于读书习惯。

    调查中,19.8%的人表示“泡泡族”只是在书店看书的内容,选好后去网上买;16.0%的人觉得“泡泡族”里一些人是去纳凉的;11.4%的人认为一些人看中书店文化氛围,预备来交流的。

    公众阅读的主要来源是自己购书,56.7%的人选择此项;49.8%的人在网上阅读;20.0%的人从图书馆借书看;16.0%的人在书店看书;10.5%的人选择向他人借阅。

    观点

    工作人员观点

    第三极书局员工张翠玲觉得,“泡泡族”不会对书店工作有太大妨碍,大多数人看书都很小心,很少有弄脏弄破书页的。

    北京市最早的民营书店三味书屋,在20世纪80年代首创开架售书,还准备了桌椅,为读者“泡”店提供方便。老板李世强说:“书就是给人看的,买不起的人也可以来这儿看,这比在大街上闲逛要强。”

    “作为一家面向公众的图书企业,我们本着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位来图书城的读者,不管是来看书的还是来纳凉的,只要不影响我们正常的营业,我们都是欢迎的。 ”安徽图书城的经营单位合肥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刘政屏说。

    读者观点

    “炎炎夏日,商场书店为泡泡族提供了凉爽与舒适,泡泡族的到来给经营场所带来人气,两全齐美。只是应注意文明礼貌,切不可将公共场所当自家客厅,为所欲为。”

    “泡在书店看书不是件坏事,只要看书的人能够自觉一些,爱惜书籍,注意环境,不影响书店经营都可以接受。”

    “炎炎夏日,很多人没有避暑之地,许多公共场所空调大开便成为大家理想的去处,不过人们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注意环境卫生。”

    “这是很不文明的行为,不能因为高温而去公共场合避暑,这样会给“真正的”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也会影响经营者正常营业 ”

    启示

    “泡泡族”提醒书店不能只卖书

    公众期待书店提供什么服务,调查显示,69.8%的人希望“继续自由免费看书”,27.6%的人期待书店能提供权威的书目推荐,23.7%的人期待书店成为人文社交场所,22.2%的人期待书店适当提供饮品、复印等便利服务,17.5%的人希望定期举办读书讲座、讨论活动。

    李世强认为,读书后还应有讨论,就像看一部电影,一个人看可能会很感动,和别人一聊会发现自己错失了很多重要镜头,“这也是读书座谈的好处,人们看书时总会有兴趣的局限性和阅读侧重点,讨论后收获就翻番了。”

    三味书屋还曾联系搞民乐的一些老音乐家,请他们来表演,结果一炮打响,还颇受外国人欢迎。现在甚至有人说,自己在澳大利亚金色大厅听到的中国音乐,最早是在三味书屋听到的。

    万圣书园收银台边上就是“醒客”咖啡店的进口处,据店长蒋根友介绍,不少人买完书会来点一杯咖啡,翻看新书。咖啡店还会不定期地举办新书发布会,也经常有“学者圈”的聚会。“有些供货商曾希望我们代卖一些与书无关的东西,我们都拒绝了”。蒋根友说,只要书店秉承以书为主,服务读者的理念,保证服务质量,品牌是可以延续的。

基本含义

  • 指喜欢泡各种社交平台、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人群。

详细解释

  • 泡泡族源自于“泡”和“族”两个词语的组合。泡指的是花费大量时间在某个地方或活动上,而族表示一群人或一类人。泡泡族形容那些沉迷于虚拟社交平台、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的人群。

使用场景

  • 泡泡族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整天沉迷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的人。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1. 描述年轻人过度依赖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而忽略现实生活的状态。2. 讽刺那些整天只顾着刷微博、看短视频、玩游戏而缺乏实际行动的人。3. 形容那些社交媒体上频繁发帖、评论、点赞的用户。

故事起源

  • 目前关于“泡泡族”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并不明确。这个词语可能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人们自发创造出来的,用来形容那些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人群。

成语结构

  • 泡泡族是一个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整天泡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泡泡族。2. 这个年轻人一天到晚只知道泡各种网站,真是个典型的泡泡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记忆和理解“泡泡族”这个成语:1. 联想记忆:将“泡泡族”与喜欢泡泡浴的人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整天泡在泡泡浴中,无法自拔,就像泡泡族一样沉迷于虚拟世界。

2. 创造故事

  • 编写一个关于一个人沉迷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的故事,将故事中的人物形容为一个泡泡族,通过故事情节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以下内容来扩展对“泡泡族”成语的理解:1. 了解中国年轻人对于社交媒体和网络的依赖程度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2. 研究虚拟世界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包括沉迷于虚拟世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3. 探讨如何合理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资源,避免成为一个泡泡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成为一个泡泡族,我要多和朋友一起玩耍。2. 初中生:他整天泡在游戏里,已经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泡泡族。3. 高中生:这个年轻人一天到晚只知道泡社交媒体,真是个典型的泡泡族。4. 大学生:考试前不要沉迷于社交媒体,否则就会成为一个泡泡族。5. 成年人:工作之余,我会放下手机,避免成为一个泡泡族。

拆字解意

泡泡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