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
拼音sān gāng wǔ chá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sān gāng wǔ cháng ㄙㄢ ㄍㄤ ㄨˇ ㄔㄤˊ
三纲五常(三綱五常)
◎ 三纲五常 sāngāng-wǔcháng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benevolence;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and fidelity) as specified in the feudal ethical code] 封建礼教的道德准则。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基本含义
- 指儒家思想中的基本道德原则,三纲指君主与臣子、父亲与子女、夫妻之间的义务关系,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
详细解释
- 三纲是指君主与臣子、父亲与子女、夫妻之间的义务关系。君主应当尽责任地治理国家,臣子应当忠诚事君;父亲应当关心子女的成长,子女应当尊敬父亲;夫妻之间应当相互尊重、互相关爱。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仁指待人宽厚仁爱,义指秉持正义原则,礼指遵循社会礼仪,智指有才智有见识,信指讲信用守诺言。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基本道德原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 三纲五常常常用于教育和讨论道德伦理问题,可以用于描述人们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也可以用于批评那些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故事起源
- 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原则之一,最早出现在《论语》中。这些原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对中国古代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成语结构
- 三纲五常是由“三纲”和“五常”两个词语组合而成的。
例句
- 1. 作为一名好公民,我们应该遵守三纲五常的道德准则。2.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教育孩子遵守三纲五常。3. 社会需要大家共同遵守三纲五常,才能保持良好的秩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纲五常”与儒家思想的核心道德原则联系起来,理解其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同时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使用例句来增强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思想的其他核心概念和经典著作,如《大学》、《中庸》等,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遵守三纲五常的道德准则。2. 初中生:作为家长,应该教育孩子遵守三纲五常。3. 高中生:我们学校强调学生要遵守三纲五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牢记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