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悮
拼音chí wù
注音ㄔㄧˊ 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迟误 ”。
基本含义
- 迟钝、愚笨。
详细解释
- 迟悮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迟指晚,悮指愚笨。迟悮形容人反应迟钝、思维迟缓,不够聪明敏捷。
使用场景
- 迟悮一词多用于形容人的智力不够敏锐或反应较慢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学习困难的学生、思维迟缓的人或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等。
故事起源
- 据史书记载,迟悮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故事讲述了刘邦派淮阴侯刘交去迎接项羽时,刘交因为担心项羽的威胁而不敢接近,迟疑不决。刘邦对他的迟疑感到失望,因此用“迟悮”形容他的行为。
成语结构
- 迟悮是由形容词迟和悮组成的。形容词迟表示时间晚,悮表示愚笨。
例句
- 1. 他思维迟悮,做事总是慢半拍。2. 这个学生虽然有一颗聪明的头脑,但在数学方面显得有些迟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迟钝地走在路上,脚步缓慢而愚笨,形象地表达了迟悮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迟悮相关的成语,如迟疑不决、迟疑不定等。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与智力相关的成语,如聪明才智、智勇双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读书迟悮,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问题。2. 初中生:他在理科方面有些迟悮,但在语文方面表现很好。3. 高中生:他思维迟悮,需要多加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4. 大学生:虽然他在某些方面迟悮,但他在其他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