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篇
拼音mù lán shī piā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拼音:mù lán shī piān
歌剧简介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1]是一部本土原创、展示英雄主义精神、集中国妇女美德于一身的优秀作品。该剧以交响乐和情景歌剧的崭新形式弘扬伟大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现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呼唤和平与正义的崇高精神境界。
该作品取材于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古老故事,这个中国传说中的动人故事也为世界人民所熟知和喜爱。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诗句被一代代人经久传诵。《木兰诗》产生于1500多年前,是一部以生命与爱呼唤和平正义的民族史诗。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由作曲家关峡作曲,剧作家刘麟编剧,以《木兰辞》为主要框架,又在古辞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引申,注入全新内涵,赋予历史文化题材以更高的时代理念,以现代人的视角和思维叙述历史,充分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表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境界,表达了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和平宣言,从而使古老的故事放射出时代的光彩。《木兰诗篇》以交响乐为主体,吸纳和融汇了歌剧、音乐剧、戏剧、清唱剧、情景剧、舞蹈等适合情景表演的元素,为其注入新的内涵,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演奏、演唱,使作品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基本含义
- 形容文章或诗词的优美动人。
详细解释
- 木兰诗篇源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因此,木兰诗篇用来形容文章或诗词的优美动人,引申为形容文笔出色、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使用场景
- 木兰诗篇可以用来形容各类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也可以用来赞美别人的文笔出色,或形容某篇文章或诗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木兰诗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后来,人们将这首诗中的“楼”字改为“诗篇”,用来形容文章或诗词的优美动人。
成语结构
- 木兰诗篇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木兰”和“诗篇”。其中,“木兰”指代诗人木兰,也可以代表文学作品;“诗篇”指代诗歌或文章。
例句
- 1. 他的散文真是一篇木兰诗篇,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2. 这首诗真是一首木兰诗篇,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木兰的形象与优美的诗词画面进行联想,来记忆木兰诗篇这个成语。可以想象木兰在美丽的山水之间吟唱着动人的诗篇,使人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以及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木兰诗篇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的故事真有趣,就像一篇木兰诗篇,我很喜欢。2. 初中生:我最喜欢读李白的诗,他的作品真是一篇篇木兰诗篇。3. 高中生: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很有挑战,我要写一篇木兰诗篇般的作品来展示我的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