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东观在词典中的解释
dōngguān

东观

拼音dōng guān

注音ㄉㄨㄙ ㄍㄨㄢ

繁体

基本解释

  • (1). 东汉 洛阳 南宫内观名。 明帝 诏 班固 等修撰《汉记》于此,书成名为《东观汉记》。 章 和 二帝时为皇宫藏书之府。后因以称国史修撰之所。 南朝 陈 徐陵 《谢敕赉烛盘赏答齐国移文启》:“臣职居南史,身典东观,谨述私荣、传之方策。” 唐 刘禹锡 《送分司陈郎中祗召直史馆重修三圣实录》诗:“远取南朝贵公子,重修东观帝王书。”
    (2).称宫中藏书之所。 北周 庾信 《皇夏乐》:“南宫学已开,东观书还聚。” 唐太宗 《赋尚书》诗:“ 崇文 时驻步,东观还停輦。輟膳玩《三坟》,暉灯披《五典》。” 清 钱谦益 《<董文敏公遗集>序》:“故其题识赏鉴之文,区明雅俗,别裁真伪,东观输其博,南宫逊其精。”

基本含义

  • 以东方思维和观念来看待或评价事物

详细解释

  • 东观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东”指东方,表示东方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观”指观察、看待。东观的基本含义是以东方思维和观念来看待或评价事物,强调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事物和观点。

使用场景

  • 东观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具有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能够以多元的角度看待问题,并能够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文化。在跨文化交流、国际合作、多元社会中,东观的思维方式尤为重要。

故事起源

  • 东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和思想传播。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开放的态度,追求和吸纳外来文化,融合于自身发展之中。东观的思维方式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成语结构

  • 东观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具有东观的思维方式,能够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的观点。2. 我们应该以东观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不局限于自己的观点。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东观”这个词语与“东方”和“观察”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东方思维方式和观察事物的态度相结合,形成了东观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学习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东观的思维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东观的老师,他们能够理解我们的想法。2. 初中生:我们应该用东观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国家。3. 高中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东观的思维方式对于国际交流非常重要。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东观的思维方式,能够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文化。5. 成年人:在职场上,东观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合作。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东观”。

拆字解意

东观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