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瘦如柴
拼音gǔ shòu rú chái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gǔ shòu rú chái ㄍㄨˇ ㄕㄡˋ ㄖㄨˊ ㄔㄞˊ
骨瘦如柴
◎ 骨瘦如柴 gǔshòu-rúchái
[thin as a lath;be skin and bone;be reduced to mere skeletons;have emaciated limbs] 形容消瘦到极点
延及岁余,奄奄待尽,骨瘦如柴,支枕而卧。——《警世通言》四回
基本含义
- 形容人非常瘦,皮包骨头。
详细解释
- 骨瘦如柴是用来形容人的身体非常瘦弱,皮包骨头,没有多余的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体瘦得像木柴一样,没有肉的感觉。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体形极度消瘦,没有肉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长时间饥饿或者身体虚弱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诗中描述了他的弟弟在战乱中身亡的情景,其中有一句“骨瘦如柴皮如凝脂”,形容了他弟弟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消瘦。
成语结构
- 骨瘦如柴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意思,但组合在一起则有独特的意义。
例句
- 1. 他病了一段时间,现在骨瘦如柴。2. 那个孩子饥饿了很久,现在看起来骨瘦如柴。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骨瘦如柴”与一个极度瘦弱的形象联系起来,比如一根干瘪的木柴,用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瘦弱的成语,比如“骨瘦如豺”、“皮包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生病了,现在骨瘦如柴。2. 初中生:那个饥饿的孩子看起来骨瘦如柴。3. 高中生:经过长时间的饥饿,他变得骨瘦如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