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自识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í

自识

拼音zì shí

注音ㄗㄧˋ ㄕ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自己知道、认识。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二:“能参以 孔子 、 子思 、 孟子 之所言,七十二子之所问,而反质之於六经,则自识之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试案尔时人性,莫不絶异其前,入于自识,趣于我执,刚愎主己,于庸俗无所顾忌。”
    自己记得。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悵然失志。”

基本含义

  • 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

详细解释

  • 自识指的是认识自己的能力、优点和不足,并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对自己有一个真实客观的认识,不过高估自己,也不过低估自己。

使用场景

  • 自识一词常用于教育和人际交往的场合,强调人们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自负、不自卑,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

故事起源

  • 《孟子·公孙丑上》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孟子与公孙丑的对话。公孙丑曾自诩为才子,但孟子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问,让公孙丑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从此,人们使用“自识”来形容一个人明白自己的真实能力和局限性。

成语结构

  • 自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自”表示自己,“识”表示认识。

例句

  • 1. 他能够自识,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2. 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应该自识自己的能力,不要盲目自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自识”这个词语与“认识自己”的意思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将“自”理解为自己,“识”理解为认识,这样就能够很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相关的成语,如“自知之明”、“自负”和“自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自识自己的能力,争取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在选择兴趣爱好时,我们要自识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要自识自己的实力,不要盲目追求完美。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我们要自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5. 成年人:在职场上,我们要自识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做到知己知彼。

拆字解意

自识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