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道
拼音nì dào
注音ㄋㄧˋ ㄉ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1).违背事理。《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 唐 颜真卿 《守政帖》:“吾去岁中言事得罪,又不能逆道苟时,为千古罪人也。”
(2).指叛逆的行为。《史记·李斯列传》:“今 高 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 子罕 相 宋 也;私家之富,若 田氏 之於 齐 也。兼行 田常 、 子罕 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 韩玘 为 韩安 相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衰制》:“愚君闇主,託坐於左,而姦臣逆道,执轡於右。”
基本含义
- 违背正道,走相反的路
详细解释
- 逆道是指违背正常规范、走相反的道路。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不按常理出牌,违背众人的期望,或者违反社会道德、法律等准则。
使用场景
- 逆道常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为与众不同,与常规相悖。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人不顾大局,违背公共利益。
故事起源
- 逆道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故事背景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昭公即位时,他的儿子公孙无知想通过逆道来扳倒昭公,但最终被昭公识破并处以刑罚。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使用逆道这个成语的典故。
成语结构
- 逆道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逆”表示违背,第二个字“道”表示正道。
例句
- 1. 他的行为太逆道了,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2. 这个公司的经营方式逆道,违背了市场规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正道”相对比来记忆逆道这个成语的意义。正道是正确的道路,而逆道则是相反的道路,违背正常规范。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逆道相关的成语,如“逆水行舟”、“逆耳忠言”等,来拓展对逆道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想法太逆道了,完全不按老师的要求做。2. 初中生:他的行为逆道,不顾及其他同学的感受。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要成功就要敢于逆道,走自己的路。4. 大学生:大家都在为找工作而努力,他却选择了逆道,选择了创业。5. 成年人:他的行为完全逆道,违背了社会的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