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
拼音ròu yǎn
注音ㄖㄡˋ 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名)人的眼睛(表明不靠光学仪器的帮助)。
[构成]
偏正式:肉(眼
[例句]
肉眼看不见细菌。(作主语)
英文翻译
1.naked eye
详细解释
◎ 肉眼 ròuyǎn
[naked eye] 不借助任何仪器的人眼
肉眼所看到的星体只是沧海一粟
◎ 肉眼 ròuyǎn
[shortsighted] 指世俗的眼光
肉眼不识泰山
(1).佛经所说五眼之一,谓肉身之眼。认为肉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明不见暗。《维摩经·不二法门品》:“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法苑珠林》卷二四引《赞弥勒四礼文》:“凡夫肉眼未曾识,为现千尺一金躯。”后因以指俗眼,谓短浅的眼光。 唐 卢仝 《赠金鹅山人沉师鲁》诗:“肉眼不识天上书,小儒安敢窥奥秘。” 元 王逢 《静安招提八咏为宁无为上人作》之四:“神僧聊示现,肉眼为惊睅。”《儒林外史》第一回:“乡民肉眼不识,原来就是王爷。” 江波 《爆竹声声》:“似乎我就是那来无影去无踪的仙人,凡胎肉眼是看不见的。”
(2).泛指人眼睛或眼力。 艾思奇 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八章:“在没有光学仪器以前,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范围是极其有限的。”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作家不但用肉眼观察人,更多地用玲珑的心眼。” 杨朔 《我的改造》:“摇摇笔杆子写点东西,比起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斗争,渺小得连肉眼都看不见,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基本含义
- 指人类自然的眼睛,与“肉眼”相对的是“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
详细解释
- 肉眼是指人类的眼睛,用来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肉眼的视力有限,不能看到微小的细节或远处的景物。因此,“肉眼”常用来形容只能凭借常人的眼睛观察,不能用仪器或专业知识来观察或判断的情况。
使用场景
- 肉眼常用于科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用来与仪器相对。同时,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表示凭借常人的眼睛所能观察到的事物。
故事起源
- 肉眼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没有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只能凭借肉眼观察事物。因此,肉眼成为一种常用的比喻,用来表示只能凭借自然的眼睛观察事物的局限性。
成语结构
- 肉眼是一个名词短语,由“肉”和“眼”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用肉眼观察了很久,却没发现任何异常。2. 这个问题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用肉眼观察事物时的有限视野,以及肉眼无法观察到微小细节的情景,从而加深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肉眼相关的知识,如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原理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拓展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用肉眼看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2. 初中生:我们需要用肉眼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3. 高中生: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4. 大学生:肉眼观察不到的天体现象可以用望远镜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