赂贿
拼音lù huì
注音ㄌㄨˋ ㄏ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1).谓用财物买通别人。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后集·温琬》:“未几,会有赂贿母氏求於 琬 合者。 琬 知情必不可免也,自是流为娼。”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朝庭则鬻爵卖官,公行赂贿。”
(2).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未处分间,有告 文智 诈受赂贿验,遂斩之。”《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纵有拦当,亦不送官,贪图赂贿,私下脱放。”
基本含义
- 用财物或其他手段来贿赂他人,以谋取私利。
详细解释
- 赂贿是指通过给予财物或其他好处来取悦他人,使其违背原则或法律道义,为自己谋取私利。这个成语强调了贿赂行为的不道德性和不合法性。
使用场景
- 赂贿一词通常用于描述行贿、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来达到目的的情况。可以用于讨论政治腐败、商业诚信等话题。
故事起源
- 赂贿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据说,在古代,有一个官员被控受贿,但他却通过行贿来逃避惩罚。这个故事引发了人们对贿赂行为的深思和批评,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赂贿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赂”表示财物或好处,而“贿”表示不正当手段。这两个字形成了一个意义上的合成词,用来表示贿赂行为。
例句
- 1. 他通过赂贿官员,成功获得了一个高薪的职位。2. 这位商人利用赂贿来获得了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路灰”谐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走路时,被灰尘弄脏了衣服,然后他拿出一些钱贿赂扫地的人,让他帮忙清理衣服。这个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赂贿”的含义和发音。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和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地理解贿赂行为的危害和社会影响。同时,了解其他与贿赂相关的成语,如“行贿”、“受贿”等,可以进一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零食赂贿同学,让他们帮他完成作业。2. 初中生:听说考试时有人用钱赂贿老师,让他们通过考试。3. 高中生:贿赂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会破坏公平竞争的环境。4. 大学生:我们应该加强对贿赂行为的警惕,共同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