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垢獘在词典中的解释
gòu

垢獘

拼音gòu bì

注音ㄍㄡˋ ㄅ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见“ 垢敝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德败坏或行为不端正。

详细解释

  • 垢獘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品质不好或者行为不正派。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原意是指獘,一种疾病,引申为品德败坏,不洁净。后来,垢獘也被引申为行为不端正,不道德的意思。

使用场景

  • 垢獘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道德败坏、行为不端正的人。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做坏事、不守规矩、违反道德准则的人。同时,也可用于形容某些行为不端正的团体或组织。

故事起源

  • 根据《左传·昭公二十三年》的记载,垢獘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鲁国国君昭公曾经因为宠信妾宫而导致国家道德败坏,政治腐败,国家陷入混乱。这个故事成为了垢獘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垢獘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垢和獘。

例句

  • 1. 这个人垢獘不堪,不值得信任。2. 这个组织垢獘,行为不端正。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垢獘的发音,将“垢”想象成“脏”的意思,将“獘”想象成“疾病”的意思,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垢獘相关的成语,如“垢面蓬头”、“饥不择食”等,了解更多有关品德、行为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垢獘的坏孩子,老师经常批评他。2. 初中生:这个学校的食堂垢獘,饭菜质量很差。3. 高中生:他的行为垢獘,经常欺负同学。4. 大学生:这个政府部门垢獘,贪污腐败,不公正。

拆字解意

垢獘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