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纳
拼音dēng nà
注音ㄉㄥ ㄣ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选入。 唐 楼颖 《<国秀集>序》:“自 开元 以来,维 天寳 三载,谴謫芜秽,登纳菁英,可被管弦者都为一集。”
基本含义
- 接纳,收纳。
详细解释
- 登纳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登”表示上升、攀登,第二个字“纳”表示接纳、收纳。结合起来,登纳的含义是接纳、收纳他人的意见、建议、才能等。
使用场景
- 登纳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组织愿意接纳他人的意见、才能或建议。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学习、家庭等各个场景,例如领导接纳下属的建议、老师接纳学生的意见、家庭成员接纳彼此的观点等。
故事起源
- 关于登纳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视包容和接纳他人的价值观。在古代社会中,登纳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被认为是一个人具有胸怀广阔和智慧的表现。
成语结构
- 登纳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登”和动宾短语“纳”组成。
例句
- 1. 领导应该登纳下属的建议,共同促进工作的发展。2. 老师应该登纳学生的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发言权。3.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登纳彼此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登纳这个成语。例如,可以将“登”字与攀登山峰的形象联系起来,表示上升;将“纳”字与收纳物品的形象联系起来,表示接纳。通过将这两个形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记忆图像,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登纳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之相关的成语,例如“推陈出新”、“开诚布公”等。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中重视接纳和包容的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登纳了我的建议,我们一起改进了课堂活动。2. 初中生:团队领导登纳了我的想法,我们成功完成了项目。3. 高中生:学校领导登纳了学生的意见,改善了校园环境。4. 大学生:教授登纳了我的研究方向,我在他的指导下取得了不错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