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科范在词典中的解释
fàn

科范

拼音kē fàn

注音ㄎㄜ ㄈ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仪式;规格。 元 陆友 《砚北杂志》卷下:“ 庐山 道士 黄可立 之言曰:‘ 寇谦之 、 杜光庭 之科范,不如 吴筠 之诗……何则?渐自然。’”《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 春梅 做定科范,取了箇茶甌子,流沿边斟上递与他。”
    (2).亦作“ 科汎 ”。指戏曲程式动作。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洁引太医上,双斗医科范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杂剧院本》:“若所谓院本者,本 北宋 徽宗 时‘五花爨弄’之遗,有散説,有道念,有筋斗,有科汎。初与杂剧本一种,至 元 始分为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院本名目》:“教坊色长 魏 、 武 、 刘 三人,鼎新编辑, 魏 长於念诵, 武 长於筋斗, 刘 长於科汎,至今乐人皆宗之。”
    (3).圈套;机谋。 元 方伯成 《端正好(北)·忆别》套曲:“粧成科范,将咱好事拦。”

基本含义

  • 指学问或技艺的规范、范例。

详细解释

  • 科,指学问、学科;范,指规范、模范。科范意为学问或技艺的规范、范例,是指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被广泛认可和尊重的典范。

使用场景

  • 科范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专业技能或道德修养。它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学问或技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且对其他人具有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故事起源

  • 科范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文章记载了齐国太公望的故事。相传太公望年轻时勤奋好学,广泛涉猎各种学问。他对自己的学问要求非常高,常常以自己为标准来要求他人。因此,他的学问成为了当时的科范,被人们广泛学习和效仿。

成语结构

  • 科范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在研究领域的成果堪称科范。2. 这位教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们学习的科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科范这个成语:1. 将科的发音与“科学”联系起来,范的发音与“范例”联系起来,科学和范例都是高标准的代表,科范即为学问或技艺的高标准。2. 将科范的发音与“可饭”谐音,想象一个人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吃饭时的样子非常规范,这个形象能够帮助记忆科范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与科范相关的知识,包括其他与学问、规范、范例相关的成语、故事和名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学习的科范。2. 初中生:他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同学们学习的科范。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科学界的科范。4. 大学生:这位教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论文成为了我们学习的科范。

拆字解意

科范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