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詟
拼音zhèn zhé
注音ㄓㄣˋ ㄓ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振慑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声音洪亮激昂,表达意志坚定。
详细解释
- 振詟是一个描述人的声音的成语。振指振奋,激昂;詟指声音洪亮。这个成语形容人的声音响亮有力,表达出坚定的意志和激情。
使用场景
- 振詟常用于形容演讲、辩论或者激励性的发言场合。可以用来形容演讲者声音洪亮、表达激情,也可以用来形容辩论者声音响亮、表达坚定的立场。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中有一段记载,当时晋国国君重耳被困在齐国,他派出使者向晋国求援。使者在晋国朝见晋国大夫韩宣子时,以洪亮激昂的声音表达了重耳的请求,韩宣子听后非常感动,立即派兵救援。从此,人们用“振詟”来形容洪亮激昂的声音。
成语结构
- 振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音成语。
例句
- 1. 他的演讲声音振詟,激励了在场的所有听众。2. 辩论时,他的声音振詟,表达了他的坚定立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振詟与“振奋”和“激昂”这两个词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振奋和激昂都表示情绪高涨、充满激情,而振詟也是描述声音洪亮激昂的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振詟的理解,例如“振聋发聩”,以及“振兴中华”。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声音振詟,让我们都听得很清楚。2. 初中生:他的演讲声音振詟,激励了我们全班同学。3. 高中生:辩论比赛上,他的声音振詟,表达了他坚定的立场。4. 大学生:在大型演讲比赛上,选手们都展现出了振詟的演讲风采。5. 成年人:他的发言声音振詟,让人们对他的决心产生了极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