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疎
拼音huái shū
注音ㄏㄨㄞˊ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桓玄 败后, 殷仲文 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復往日。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 殷 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復生意!’……忽作 东阳 太守,意甚不平。” 刘孝标 注引《晋安帝纪》:“ 仲文 后为 东阳 ,愈愤怨,乃与 桓胤 谋反,遂伏诛。”后因以“槐疎”为典,谓人应不以迟暮而变节。疎,同“ 疏 ”。 唐 骆宾王 《咏怀》:“槐疎非尽意,松晚故凌寒。” 陈熙晋 笺注:“槐疎、松晚,言不以迟暮而变其节……槐疎,用 殷仲文 事。”
基本含义
- 形容人际关系疏远、交往少。
详细解释
- 槐疎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槐指的是一种树木,疎指的是稀疏、疏远的意思。槐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稀少,关系疏远。
使用场景
- 槐疎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际关系疏远、交往少的情况。例如,当两个朋友长时间没有联系、见面时,可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槐疎。
故事起源
- 槐疎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孔子世家》。据传,孔子的学生曾子在外地任官,长时间不与孔子联系。后来,曾子回到鲁国,孔子见到他时说:“槐疏矣!”意思是曾子与孔子之间的关系已经疏远了。
成语结构
- 槐疎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们曾经是好朋友,但现在已经槐疎了。2. 由于工作繁忙,他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渐渐槐疎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槐疎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棵槐树之间的距离很远,象征人际关系疏远、交往少。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际关系相关的成语,如“交心”、“友好”、“交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新来的同学还没有交流过,我们之间的关系有点槐疏。2. 初中生:由于搬家,我和以前的朋友之间的关系渐渐槐疏了。3. 高中生:考试压力大,我和同学们的交往变得槐疏了。4. 大学生:大家各忙各的,我们宿舍的人之间的关系有点槐疏。5. 成年人:工作忙碌,和老朋友之间的联系变得槐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