笳鼓之徒
拼音jiā gǔ zhī tú
注音ㄐㄧㄚ ㄍㄨˇ ㄓㄧ ㄊ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笳鼓人 ”。
基本含义
- 指善于吹笛子和打鼓的人,也用来形容音乐家或艺术家。
详细解释
- 笳,一种古代的木管乐器,鼓,指打击乐器。笳鼓之徒原指善于吹笛子和打鼓的人,后来也用来形容音乐家或艺术家。这个成语强调了音乐艺术的重要性和艺术家的才华。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音乐家、艺术家或具有艺术才华的人。也可以用来赞美某人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技能。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子衿的乐师,他善于吹笛子和打鼓,音乐造诣非常高。有一天,子衿在齐国的宴会上演奏笳鼓,深受大家的赞赏和喜爱。从此,人们用“笳鼓之徒”来形容善于音乐艺术的人。
成语结构
- 名词+之+名词
例句
- 1. 他是一位真正的笳鼓之徒,演奏技巧非常高超。2. 这位画家是当代艺术界的笳鼓之徒,他的作品备受赞誉。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笳鼓之徒”就是善于音乐艺术的人,想象他们在演奏笳鼓时的激情和技艺。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以及其他与音乐和艺术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爸爸是一位笳鼓之徒,每天都在家里演奏美妙的音乐。2. 初中生:我梦想成为一位笳鼓之徒,将来能够在音乐界有所成就。3. 高中生:这位歌手被誉为现代音乐界的笳鼓之徒,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