笳
笳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jiā ㄐㄧㄚ
笳字笔顺
撇横捺撇横捺折撇竖折横 笳的笔顺
基本含义
● 笳 jiā ㄐㄧㄚˉ ◎ 〔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笳 jiā 〈名〉 (1) (形声。从竹,加声。本义:胡笳) (2)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 [Hu Jia-a reed instrument]。胡人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以竹为管,饰以桦皮,上有三孔,两端加角 刁斗笳吹。——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笳角(胡笳与号角。系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中乐器);笳鼓(胡笳与胡鼓);笳吟(胡笳吹奏;笳声萦回) (4) 古代妇女使用的发簪 [bun]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jiā][《廣韻》古牙切,平麻,見。]古管乐器。即胡笳。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传说为春秋时李伯阳避乱西戎时所造,汉张骞从西域传入,其音悲凉。后形制递变,名称亦各异。魏晋以后以笳、笛为军乐,入卤簿。
音韵参考
[广 韵]:古牙切,下平9麻,jiā,假開二平麻見[平水韵]:下平六麻[粤 语]:gaa1[闽南语]:ka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上】【竹字部】 笳;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881第11【廣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𠀤音嘉。【廣韻】笳簫。【史記·樂書】胡笳似觱栗而無孔,後世鹵簿用之,伯陽避入西戎所作,卷蘆葉吹之也。【韻會小補】大胡笳十八拍,號沈家聲。小胡笳十九拍,號祝家聲。 又叶居何切。【夏侯湛·笳賦】南閭兮拊掌,北園兮鳴笳。鳴笳兮協節,分唱兮相和。 【篇海】亦作䈔。字源字形

笳字组词
哀笳 悲笳 边笳 鼓笳 胡笳十八拍 胡笳 笳吟 笳音 笳喧 笳箫 笳声 笳角 笳寒 笳管 笳鼓之徒 笳鼓人 笳鼓 笳繁 笳笛 笳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