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胡笳十八拍在词典中的解释
jiāshípāi

胡笳十八拍

拼音hú jiā shí bā pāi

注音ㄏㄨˊ ㄐㄧㄚ ㄕㄧˊ ㄅㄚ ㄆㄞ

繁体

基本解释

  • ◎ 胡笳十八拍 Hújiā Shíbāpāi
    [Hu jia Shi Ba Pai] 古乐府琴曲歌辞,相传东汉末年蔡邕之女蔡文姬所作,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名。内容写她东汉末年为乱军所掳,落入南匈奴,后被赎归汉,途中想念亲生子女的矛盾心情

详细解释

  • 古乐府琴曲歌辞名。相传 汉 末 蔡邕 女 蔡琰 ( 文姬 )作。共十八章,一章为一拍。又为古琴曲名。《乐府诗集·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宋 郭茂倩 题解:“ 唐 刘商 《胡笳曲序》曰:‘ 蔡文姬 善琴,能为《离鸞别鹤》之操。胡虏犯中原,为胡人所掠,入番为王后,王甚重之。 武帝 与 邕 有旧,敕大将军赎以归 汉 。胡人思慕 文姬 ,乃捲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 董生 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琴集》曰:‘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并 蔡琰 作。’按 蔡翼 《琴曲》有大小胡笳十八拍, 沉辽 集,世名 沉 家声;小胡笳又有契声一拍,共十九拍,谓之 祝 家声, 祝氏 不详为何代人。”按,《乐府诗集》尚录有 蔡琰 原辞,《后汉书·列女传》则仅录《悲愤诗》。

基本含义

  • 形容音乐声音悲凉动人。

详细解释

  • 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中的一种曲调,以其悲凉、动人的音乐特点而闻名。成语“胡笳十八拍”借用了这个曲调的名字,用来形容某种声音悲伤、凄美的情感。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学作品、音乐、诗词等艺术作品中表达出的悲凉、动人的情感。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声音、曲调或歌曲给人带来的感受。

故事起源

  • 胡笳十八拍最早出现在《楚辞·离骚》中,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这首诗以悲凉的音乐和动人的情感描绘了作者离乱流亡的遭遇,其中胡笳十八拍的音乐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后来,这个词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艺术领域。

成语结构

  • 主要由“胡笳”、“十八拍”两个部分组成,前者指胡笳音乐,后者指该音乐的曲调。

例句

  • 1. 他的琴声如同胡笳十八拍,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2. 这首歌的旋律像胡笳十八拍一样,让人心生怜悯之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胡笳十八拍”这个词语的音乐特点,想象一下悲凉、动人的音乐声音,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中国古代音乐有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胡笳音乐的历史和特点,以及与胡笳十八拍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过一首胡笳十八拍的曲子,非常悲伤。2. 初中生:老师在音乐课上播放了一段胡笳十八拍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情感。3. 高中生:这部电影的配乐运用了胡笳十八拍的元素,为故事增添了凄美的氛围。

拆字解意

胡笳十八拍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