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担架在词典中的解释
dānjià

担架

拼音dān jià

注音ㄉㄢ ㄐㄧ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医院或军队中抬送病人、伤员的用具,用木棍、竹竿等做架子,中间绷着帆布或绳子。
    [构成]
    偏正式:担(架
    [例句]
    需要一个担架。(作宾语)

英文翻译

  • 1.stretcher; litter; hand frame

详细解释

  • ◎ 担架 dānjià
    [stretcher;litter] 指送病人、伤员的简易用具,架子中间绷着帆布或绳子
    (1).抬送病人、伤员的用具。一般用木棍或竹竿等做架子,中间绷着帆布或绳子。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一幕:“你看,农会主任 李本奇 同志带来了十多副担架!”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 老葛 在和那些妇女们拉谈中,就好像看见了成千累万翻了身的群众--先后参了军的,出随军担架的,以及这回支援 榆林 前线的大群大群的民工们。”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敌人的坦克炮仍旧一个劲儿地打在山头上,担架穿行在迷漫的蓝烟里。”
    (2).承受。《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天下的财帛也不是容易担架的东西,往往的人家没有他,倒也安稳;有了他,便要生出事来叫你不大受用。”

基本含义

  • 担架是一种用来抬运伤员或病人的工具,比喻在困难或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或支持的人或事物。

详细解释

  • 担架这个成语源于实际生活中的担架工具,用来抬运伤员或病人。在成语中,担架比喻在困难或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或支持的人或事物。它强调了在困境中给予帮助的重要性,以及在团结合作的情况下共同克服困难的力量。

使用场景

  • 担架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在困难时刻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的事物。它可以用来表达感激之情,也可以用来勉励他人在困境中坚持下去。

故事起源

  • 担架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战场上,士兵们常常需要担架来抬运伤员。这种担架不仅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还需要士兵们的勇敢和决心。因此,担架成为了团结、合作和勇敢的象征。

成语结构

  • 担架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担”和“架”。其中,“担”表示承担、负责,“架”表示支撑、搭建。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表示提供帮助或支持的意象。

例句

  • 1. 在我生病的时候,我的朋友们给予了我很多担架。2. 他是一个真正的担架,总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3. 这个团队的合作精神就像一副担架,支撑着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担架”这个成语与实际的担架工具联系起来来记忆。想象在困难时刻,有人用担架来抬运你,给予你帮助和支持,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担架”相关的成语,如“担当”,“担水”,“担保”等。这些成语都与承担、负责或提供帮助的意义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操场上摔倒了,同学们立刻围过来帮我,他们真是我的担架。2. 初中生:老师在考试时给了我很多帮助,他就像我的担架一样支撑着我。3. 高中生:在我申请大学时,父母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他们就是我的担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