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水厄在词典中的解释
shuǐè

水厄

拼音shuǐ è

注音ㄕㄨㄟˇ 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溺死之灾。《北齐书·循吏传·房豹》:“ 绍宗 自云有水厄,遂於战舰中浴,并自投於水,冀以厌当之。”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全质》:“ 全质 纔寐,即见戴圆笠紫衣人来拜谢曰:‘公平生有水厄,但危困处,某则必至焉。’”《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郎君奇才,能动江神,乃得获安;不然,诸人皆不免水厄。”《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十五日》:“闻旬日前……遭风覆舟。 补之 眷属俱救起, 瑞令 则一男两女并遭水厄矣。”
    (2). 三国 魏 晋 以后,渐行饮茶,其初不习饮者,戏称为“水厄”。后亦指嗜茶。《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晋 司徒 王濛 好饮茶,人至輒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候 濛 ,必云:‘今日有水厄。’”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觉寺》:“﹝ 刘縞 ﹞专习茗饮, 彭城王 谓 縞 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苍头水厄。’” 清 金农 《湘中杨隐士寄遗君山茶奉答》诗之三:“答他纱帽笼头坐,水厄虚名直浪传。”

基本含义

  • 水灾和疫病同时发生的灾害。

详细解释

  • 水厄是由"水"和"厄"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水"指的是水灾,"厄"指的是疫病。水厄表示水灾和疫病同时发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害和困扰。

使用场景

  • 水厄一词常用于形容一种同时发生的灾害,特指水灾和疫病的双重打击。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也可以用来比喻一系列灾难同时降临。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

  • 水厄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相传,唐朝时期,有一次发生了大规模的水灾,导致许多人失去家园和生命。就在水灾之后,一场严重的疫病也开始蔓延,使得灾民们更加痛苦。人们将这两个灾害同时发生的情况称为"水厄",用来形容灾情的严重程度。

成语结构

  • 水厄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次水厄使得许多人无家可归,生活陷入困境。2. 那个地区遭受了水厄的袭击,人们纷纷逃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住水厄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场大水灾和一场疫病同时发生的情景,让这个形象深深印在脑海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灾害和疫病的历史,以及相关的文化和民间传说。也可以学习其他与自然灾害相关的成语,如"水火不容"、"旱涝保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次水厄造成了很多人的家被淹没了。2. 初中生: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以避免水厄的发生。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次水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4. 大学生:面对水厄,我们应该积极行动,为受灾地区提供帮助和支持。

拆字解意

水厄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