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胥
拼音zǎi xū
注音ㄗㄞˇ ㄒㄩ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宰官的属吏。《仪礼·大射》:“主人宾右拜,送爵。宰胥荐脯醢。” 郑玄 注:“宰胥,宰官之吏也。”
基本含义
- 指掌管刑罚的官员或执法者。
详细解释
- 宰胥源自古代中国的官职制度,宰胥是负责刑罚和执法事务的官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权力过大,滥用职权,为所欲为。宰胥一词通常带有负面意义,暗示了官员滥用职权、不顾公正的行为。
使用场景
- 宰胥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官员滥用职权、违背正义的行为。可以用来描述一些权力过大、不公正的官方行为,或者批评某人利用自己的职位谋取私利。
故事起源
- 宰胥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五年》一篇文章中。文章讲述了昭公十五年,晋国的宰胥荀息在处理刑罚时滥用职权,为所欲为。这个故事成为了宰胥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宰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这个官员滥用职权,真是个宰胥。2. 我们不能让宰胥们任意妄为,应该加强监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宰胥这个成语,例如,将宰胥联想为一个掌管刑罚的官员,滥用职权的形象,然后与这个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官职制度,了解宰胥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和职责。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跋扈”、“横行霸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欺负我们的同学就像一个宰胥,总是为所欲为。2. 初中生:政府官员应该廉洁奉公,而不是成为宰胥滥用职权。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宰胥,他们以权谋私,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