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击钵催诗在词典中的解释
cuīshī

击钵催诗

拼音jī bō cuī shī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jī bō cuī shī ㄐㄧ ㄅㄛ ㄘㄨㄟ ㄕㄧ

    击钵催诗(擊鉢催詩) 

    南朝 齐 竟陵王 萧子良 ,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 萧文琰 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 丘令楷 、 江洪 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后以“击鉢催诗”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鉢催诗,我要击鉢了。”亦省作“ 击鉢 ”。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蜡梅》:“坐想明年 吴 与 越 ,行酒赋诗听击鉢。” 清 赵翼 《自鸣钟》诗:“投籤常恐就睡酣,击鉢不怕催诗恶。”

基本含义

  • 用打击乐器催促诗人快速创作诗歌。

详细解释

  • 击钵催诗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催促诗人快速创作诗歌。其中,“击钵”指的是用打击乐器敲击,而“催诗”则表示催促创作诗歌。这个成语强调了创作诗歌的迅猛速度,形象地表达了创作的激情和冲动。

使用场景

  • 击钵催诗常用于形容创作诗歌时的激情和迅猛动作。可以用在文学创作、讲座演讲、艺术表演等场合中,形容作者或演讲者在短时间内迸发出灵感,快速创作或表达出优秀的作品。

故事起源

  •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催促创作诗歌的故事。相传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杨修的文学家,他的才华横溢,但是写诗的速度很慢。有一天,他的朋友派人用击钵的方式催促他写诗,结果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创作了一首优秀的诗歌。从此以后,“击钵催诗”成为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催促创作诗歌的情景。

成语结构

  • 击钵催诗是由“击钵”和“催诗”两个词语组成的。其中,“击钵”表示用打击乐器敲击,用来催促创作;“催诗”表示催促创作诗歌。

例句

  • 1. 他的灵感如同击钵催诗般迸发出来,一下子写了好几首诗。2. 在演讲比赛中,他像击钵催诗一样,迅速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记忆技巧

  • 1. 将“击钵”与“催诗”这两个词语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用击钵的方式催促创作诗歌,形象地表达创作的激情和速度。2. 可以将击钵的声音与诗歌创作的激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记忆联结,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1.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和诗歌创作的知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瑰宝。2. 学习其他与创作相关的成语,如“挥毫落纸”、“才华横溢”等,丰富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击钵催诗的方式,让我们在课堂上快速写下自己的感受。2. 初中生:参加诗歌比赛时,我像击钵催诗一样,迅速地写出了一首优秀的作品。3. 高中生:在写作文时,我常常用击钵催诗的方式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4. 大学生:在文学研讨会上,我向大家展示了一种击钵催诗的技巧,以提高创作效率。

拆字解意

击钵催诗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