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赤条条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ìtiáotiáo

赤条条

拼音chì tiáo tiáo

注音ㄔㄧˋ ㄊㄧㄠˊ ㄊㄧ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形)形容光着身体,一丝不挂,毫无遮掩。
    [构成]
    附加式
    [例句]
    在那张小床上;一个婴儿赤条条地躺在那里。(作状语)浑身上下赤条条。(作谓语)〖赤子〗chì zǐ(名)①初生的婴儿。②旧指百姓(封建统治者宣扬君民、官民关系如父子关系)。偏正式:赤(子。他有一颗赤条条之心。(作宾语)

英文翻译

  • 1.have not a stitch on; be stark-naked

详细解释

  • (1).光着身体,一丝不挂。《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若还撞见 唐三藏 ,将来剥得赤条条。”《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那廝……将那女孩儿衣服脱得赤条条地,小衣也不着。” 高世华 《沉自己的船》:“水手们一个个赤条条的在水里游泳。”
    (2).比喻空无所有。《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上》:“ 刘知远 输了三十贯钱,身畔赤条条地。”《水浒传》第十五回:“莫説哥哥不赢,我也输得赤条条地。”《歧路灯》第六五回:“可怜小的们四五家,被这场火烧的赤条条的。”

基本含义

  • 赤裸裸地、毫无遮掩地。

详细解释

  • 指没有遮掩、掩饰的,形容事物或人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光明正大。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没有任何掩饰或伪装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史记·平津侯列传》记载,赵国有一次举行宴会,宾客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只有平津侯赵胜赤裸裸地出现在宴会上。他洒然自若地说:“赤裸裸的出现,不正是最真实的自己吗?”这个故事后来成为“赤条条”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赤条条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2. 孩子们赤条条地跑进海里玩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赤裸裸地站在人群中,毫无遮掩地展现自己的真实面貌。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人或事物真实、直接的成语,如“坦诚相待”、“光明正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赤条条地站在舞台上表演舞蹈。初中生:他赤条条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高中生:她赤条条地面对困难,勇敢地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