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秩
拼音sàn zhì
注音ㄙㄢˋ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位。 唐 白居易 《昨日复今辰》诗:“散秩优游老,闲居浄洁贫。” 宋 王禹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山中甘散秩,膝下奉晨羞。”《清史稿·礼志六》:“明年祠成,颁御书额曰‘崇忠念旧’,设位为祭。前殿内大臣或散秩大臣、尚书、都统主之。”
基本含义
- 官员职位不整齐,指官场混乱,秩序失控。
详细解释
- 散秩源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官散秩,政不行。”意为官员职位不整齐,政务无法顺利进行。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官场秩序混乱、管理无序的现象。
使用场景
- 散秩一词常用于形容官场、组织或团队内部秩序混乱,管理松散,导致工作无法有效进行的情况。也可用来形容某个群体内部纪律不严,秩序混乱的状态。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的记载是散秩一词的最早来源。当时,昭公为了整顿国家的政务,要求官员们按照规定的职位履行责任。然而,官员们无视规定,职位任意调剂,导致政务无法正常运转。
成语结构
- 散秩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散”和“秩”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完全散秩了。2. 公司的管理体系严重散秩,导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散秩”这个词语的发音来记忆。将“散”字联想为东西散落开来,将“秩”字联想为秩序整齐。由此可以形象地理解散秩的含义,即秩序不整齐,混乱无序。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场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左传》等经典文献,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官场风貌。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教室里的座位散秩不整,老师生气了。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级管理散秩,同学们常常迟到早退。3. 高中生:学校的学生会组织散秩,活动筹备不周,效果不好。4. 大学生:社团的管理散秩,导致活动无法顺利进行。5. 成年人:这个公司的内部管理散秩,导致业务发展受阻。